12/08/2009

貪瞋癡放一邊 觀功念恩放中間


李坤海

陳列在臺中蓮社書櫃上,林林總總的佛法書刊中,某一本書的書頁上,曾瞥見「貪瞋癡放一邊,觀功念恩放中間」兩句發人深省的箴言。貪瞋癡,這是一般平凡俗人皆有的「三毒」。具有高度品格者,因修養成性,足以自我控制,有智慧把它們拒之千里之外。

政府官吏乾淨度

自己不該得而設法得之,便是貪,最嚴重者,莫過於政治人物的貪。多年前,閱讀一本美國出版的《時報雜誌(Times)》,內有介紹政府官吏乾淨度,以紐西蘭獨佔鰲頭,貪官污吏佔最多者,印尼是第一名,第二名是中國。
一千多年前,文天祥說的── 「文官不愛錢,武官不怯戰,國家興矣」,無異是給貪腐政客一記當頭棒喝。

瞋心惹起七殺碑

瞋,它所造成的驚悚大事,莫過於明末流寇之一的張獻忠。傳說,張當年自湖南竄入蜀時,因一時便急,匆忙在山裡草叢中「出恭」,俟事辦完後,因身上無草紙,就在身邊附近,採兩三片樹葉揩屁股。但至晚上,因葉片含有毒汁作祟,害得張的屁股紅腫,痛得哀哀叫。俟腫痛好了之後,他愈想愈氣,他想:「蜀人之草木這麼凶狠,其人定必更凶險」,於是瞋恚燃起,揭示:「天生萬物以養人,人無一物報天」下接連寫七個「殺」字,這就是著名的「七殺碑」(註一)

(瞋,它所造成的驚悚大事,莫過於明末流寇之一的張獻忠。)

不識時務的癡心

談到癡,據《世說新語.識鑒篇》第七指出,晉武帝有一天,在宣武場上演習軍事,「帝意欲從此偃息武備,修明文教。」他親自駕臨,并召集全部臣子,厲行此事。當時山濤反對,但武帝把他當作耳邊風,我行我素。不久晉朝宗室的「八王」驕傲奢侈,釀起「八王之亂」,互相攻殺,變亂共十六年。受其影響,盜賊如蟻軍一般,聚合作亂。因郡國多遵帝命,沒有武備,無法剿賊。盜賊氣焰漸旺,以致全國大亂,大好江山終被五胡十六國之一的前趙篡奪了。
晉武帝不識時務,下令偃武修文,這不是「癡」是什麼?

知恩圖報鎖麟囊

至於第二句的規箴語,筆者不揣翦陋,拿中國大陸翁偶虹(註二)所編寫的「鎖麟囊」戲劇故事介紹於後,並發抒筆者的感想。
清朝年間,山東登州富戶千金薛湘靈,貌美無雙,與才子周庭訓早有婚約,礙於男方未有功名,不敢成親。登州知府之子劉金虎,貪淫好色,苦苦糾纏,薛夫人為怕事出有變,促湘靈與庭訓,早日完婚。
湘靈出閣日,薛夫人以裝滿珠寶的一只「鎖麟囊」陪嫁。因中途遇雨,成親隊伍,便到一破廟暫避,碰巧又來了一乘花轎,轎中新娘趙守貞,因家貧無嫁妝,一時感懷身世,於花轎裡啼哭。湘靈問明原委,大感同情,遂慷慨贈囊。未幾雨歇,兩人便各自匆匆上路,彼此均不知對方姓名。
湘靈出嫁,為劉金虎所知,栽贓嫁禍於庭訓,誣陷其私通大盜,搶劫官銀,促其父劉知府,判庭訓死罪。薛氏母女急傾重金賄賂劉知府,結果庭訓改判充軍,卻又暗中命官差,於途中殺之。庭訓被解差、逼落山崖,生死不明。解差將遺落的鞋子帶回交差。
劉金虎聞庭訓之死訊大喜,急赴薛家提親。湘靈虛與委蛇後,套出丈夫已被劉金虎所害,又驚又怒,誓死不從。有一天金虎借醉非禮湘靈,雙方在拉扯之間,金虎失足墜樓身亡。於是,劉知府判湘靈死罪,使其鎯鐺入獄。此時庭訓大難不死,平安歸家,方知遭逢大變,婢女梅香勸他上京趕考,以便能為湘靈雪冤。
後梅香利用探獄之機,以身代主,湘靈逃脫後,即刻上京尋夫。不幸途中遇盜,盤纏盡失,淪為乞丐,一路上顛沛流離,來到萊州,幸得當地盧知府憐其孤苦,留她為褓母,始得安身。
有一天,湘靈聞山東巡撫尋訪她的下落,匆忙逃走,慌亂間竟闖入了盧夫人的「龍珠樓」。怎料樓內佛堂壇上,香案所供錦囊,竟是當年陪嫁之物── 鎖麟囊。觸物傷情,睹物思人,百感交集下,不禁當場哀泣。此時盧夫人登樓,見狀大奇,一問之下始知,當日贈囊的恩人即是湘靈,而當年的窮新娘,就是她本人── 趙守貞。當年得囊中珠寶,始能資助丈夫上京赴考,而考中狀元。無奈不知恩人姓名,唯有將此囊供於佛壇上,每日觀物感念其功德,并念茲在茲,衷誠祈求,佛菩薩能賜予奇蹟,使雙方有再邂逅的巧緣。
趙守貞繫念恩人,花費數年尋找恩人,未得結果,今天幸見,真是「踏破鐵鞋無覓處,得來全不費功夫」。一個昔年對貧新娘慨贈鎖麟囊,一個是收留流離失所、悽惶落難人,「一報還一報」。兩人一時悲喜交錯,相擁而泣。
守貞的丈夫盧知府,得知湘靈際遇,為報恩情,攜湘靈到巡撫衙門前告狀。當她持狀上告,發現巡撫大人,竟然是失蹤多年的丈夫── 周庭訓。夫妻重逢,恍如隔世。最後,庭訓終把劉知府等惡人,繩之於法,為妻雪冤,夫婦團圓,薛盧兩家亦結為莫逆之交,皆大歡喜。
此戲劇寫來哀憐動人,高潮迭起,劇情峰迴路轉,曲折緊湊。無論看過該戲或讀其文,令人拍案叫絕,感人至深(註三)。該戲劇主旨在強調,人一旦受恩,勿忘施恩者,并能切實還報對方。俗云:「點滴之恩,湧泉以報」,如本戲劇中,受恩者何啻是點滴之恩?
但願人人都能做到:「貪瞋癡放一邊,觀功念恩放中間」。其中「觀功」兩字甚重要,譬如看到別人行善功德,自己也應該自省有否做到?至於施恩給別人,倒不必惦記。

註一:張獻忠性嗜殺,蜀人死於其難者約四分之三。今成都縣署有七殺碑。相傳為張獻忠之親筆。
註二:鎖麟囊一劇的素材,出自清代焦循的〈劇說〉,是程硯秋提供給翁偶虹寫的。
註三:筆者昔年於中師就讀時,先後看過演此劇的歌仔戲、布袋戲等。數年後又看過電影,及京劇雜誌等。該劇有歌仔戲、布袋戲、又有電影等,且場場客滿,足見其劇情頗具魅力。

(在鎖麟囊一劇中,道盡了「滴水之恩,湧泉以報」的厚道,也使善惡因果,昭昭可見。)

來源:「轉載自明倫月刊資訊網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