依據國民營養健康調查顯示,二十歲以上民眾,每十人有近三人罹患代謝症候群(血壓偏高、血糖偏高、血脂偏高、腰圍過粗、好的膽固醇不足等五項中,有三項或以上)。
第一招、雜糧飯,雜糧飯富含膳食纖維,以及礦物質、維生素、多種植化素等,其膳食纖維含量是白米飯的五至二十倍。第二招、「三碗菜」,攝取多種顏色的蔬菜,越是彩虹的蔬菜含的植化素越多,可強化心血管功能、幫助抗氧化、對抗自由基、抗發炎等。第三招是蛋白質攝取法則「大豆魚」,黃翠華說,現代人普遍攝取過多紅肉,建議選擇大豆,包括:黃豆、黑豆、毛豆等植物性蛋白質來源,以及魚類的蛋白質較好消化吸收且油脂超低,對代謝症候群的改善非常有效。
臺北市立大學副校長曾國維表示,代謝症候群就像定時炸彈一樣,運動和飲食是很好的拆彈專家。WHO有很多世代研究發現,每周一五○分鐘的運動可以保持健康,維持好的血壓、血糖、血脂以及腰圍;二○一七年之後也有研究指出,若每周增加至三百分鐘的有氧運動,可以降低五十%代謝症候群發生機會。
預防慢性病發生,除了建立健康生活習慣,也可以透過定期檢查發現異常並及早改善;而重要的慢性病如糖尿病、心肌梗塞、中風等,通常都源自於代謝症候群,故國民健康署推動「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」,協助民眾進行健康管理,以阻斷慢性病發生。
為激勵被收案者積極改善致病危險因子,國民健康署已連續二年辦理「戰勝代謝症候群」獎勵活動,今年活動由即日起至九月底止,可至活動網站報名,前三間五百名報名成功者,即可獲得參賽獎勵品;報名成功且改善任一項代謝症候群異常指標的民眾,有機會抽中好禮,成功逆轉代謝症候群的民眾,更有機會獲得新型智慧手機,若再加入活動官方LINE帳號參加「健康互動任務」,完成指定任務後可累積點數獲商品卡獎勵。(台灣新生報)